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如何甄别?诱因有哪些?青春期叛逆表现算吗?

重庆教育 2023-10-12


今(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

今年的主题是

“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共同守护美好未来”

儿童心理健康如何守护?

如何甄别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因有哪些?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是否属于心理问题?

昨(9)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相关内容

和小育一起来看要点

↓↓↓


01新华社记者: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如何?以及卫生健康部门有哪些工作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概括起来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加强儿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网络,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有关意见》,其中专门就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我们和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试点工作。其中,明确将完善教育系统的心理服务网络,以及加强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作为重点来指导试点地区探索完善心理健康体系。截止到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试点地区96%的村和社区,包括100%的高校和将近95%的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社会工作室。


② 通过强化医疗卫生系统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建设,来提升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这些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心理科建设。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持续做好精神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和转岗培训,不断提高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在规范诊疗方面,我们制定出台相关的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③ 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来保障推动各项工作能够落地见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中有三个专项行动方案,包括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生健康促进行动三个专项行动,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了部署。同时,从2021年起,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面还设置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试点项目,组织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科普宣传、筛查评估等试点工作,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和推广。谢谢。


02中国日报记者:引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哪些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医学首席专家郑毅介绍,儿童青少年处于心理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很多内因外因都会引起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


内因主要包括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可能出现了偏差,他对一些适应就会产生困难,出现严重的适应方面的问题,比如说他对认知方面容易出现认知扭曲,情绪方面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抗挫能力比较差,心理韧性不足,这些都跟他的生长发展过程形成的问题有关。


外因主要是家庭、学校、社会这些相关的环境方面造成的压力:


● 家庭的因素像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有早期教育的适度程度,比如说过分偏向于知识文化,忽视了能力,忽视了适应机会,忽视了他交往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孩子大了以后心理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有家里忽视型、溺爱型、矛盾型教育,都会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 学校的学习压力、同学关系,这些竞争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但是压力和他的承受力是相辅相成的,有的时候很大的压力,可能有些孩子承受能力很强,不成为压力,有的孩子承受能力弱,就会形成很大压力。


● 社会环境,比如现在网络的管理,孩子游戏的使用,还有一些跟社会交往的机会,比如有些区域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可以说是内外因的综合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问题,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及时调整和控制,很多儿童时期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会影响终身,最简单的是首先影响他的社会功能、他的学习,他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厌学拒学,有的孩子智力很好,但是就是不敢上学、不去上学,严重的逆反,有的情绪出现严重波动,要么是消极,要么是情绪暴躁,这种情绪变化也是很常见的影响。还有一些是行为方面,有攻击行为或者有自残行为,还有一些逃避学校,到社会上和坏孩子为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些行为的异常。


因为孩子是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精神障碍不像一个简单的感冒发烧,病毒感染,对抗了它就消失了。心理健康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的话会影响终身,也就是说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受到了影响。这是一个影响终身的大的问题,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03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教育部门近期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了哪些部署?工作的重点又在哪些方面呢?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 一级巡视员刘培俊介绍,为进一步全方位高质量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个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总体思路。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总体目标,要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同时,通过系列的育人活动,造就学生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宠辱不惊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


② 明确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原则。强调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目标引领,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学校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防控结合,教育在先。强调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三是坚持需求驱动,系统治理,能力为主。动员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医院等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回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健康促进的能力。


③ 明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促进体系。一是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将心理健康工作融入五育,高质量实施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韧心、以劳健心的各项育人的活动。同时,坚持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全方位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④ 明确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行动举措。从五育并举、监测预警、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干预处置、人才队伍、健康科研、健康环境等八个方面系统部署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⑤ 明确了各级政府教育、卫健等17个部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职责,强调多部门联合、医教体融合、家校社协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同时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需要加大经费支持,同时也鼓励各地、各校创新工作举措,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04中国青年报记者:家长该如何注意和观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是否属于心理问题呢?


郑毅介绍,孩子跟家长接触是最多的,首先家长应该像关心躯体健康一样来关注心理健康,要有这个关注的意识。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睡不着觉了,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者进食出了问题,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这些变化要注意敏感观察。还有一些孩子的行为出现异常变化的时候,要特别关注。


● 如果一个孩子情绪和行为发生了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情况,跟他的受教育水平相抵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候,可能是一种心理方面问题的表现。


● 如果这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者给他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个问题也不是简单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都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


这些细节综合观察以后,就很容易发现他的问题。就跟现在躯体疾病,孩子发烧了,孩子肚子疼了,出现严重的问题,很少有家长不关心的,都要送去医院,都要去问问,都要去看一看,轻的处理一下,重的要去医院看看。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这种心理健康的意识,这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是青春期的问题,青春期的特点就是比较不稳定,思维活跃,但是考虑问题不全面,情绪容易变化,容易出现行为冲动,他们追求创新。这些逆反的表现让人觉得这个孩子变了,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出现了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其实如果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的话,这属于正常的青春期变化,是一个人生关键期和转折期,所以这个时候要给予很好的关心关注,给他支持,所以家长要有正确的认知。


但是,如果这个问题超出了一般的青春期逆反表现的程度,比如说给他的情绪行为带来了很严重的困扰,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功能,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甚至影响了别人,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归结为青春期的问题了。青春期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重要时期,正确的引导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非常关键。所以,我们要学会识别孩子到底是心理障碍还是正常的儿童心理发展、青春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准确发现问题,来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05封面新闻记者: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应当如何有效地进行干预?


郑毅介绍,孩子如果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干预,从临床分型干预的模型来看,把它分成四个级别。


①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只有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期,如果只是发展过程中一个小的问题或者适应方面小的困难,但还没有达到明显的功能损伤,还没有影响到学习和社交功能,这时候我们指导家长、老师给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很多孩子是可以调整过来的。


② 问题比较明显的,可以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现在学校有心理辅导室,社区也有一些心理辅导中心。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还有个人调节起来有困难的时候,这一级别的时候可以去这些机构得到比较重要的帮助。


③ 有一些问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但是已经出现了综合征,这个时候就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评估,可能要介入心理治疗等治疗手段。比如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家庭治疗,还有一些心理方面的辅导干预,这些心理治疗方面,如果在这个层面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和治疗的。


④ 遇到了疾病,这时候就应该及早的进行评估诊断,最好能够尽早去看医生进行正确的评估,积极的医疗干预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干预有多种干预方法,最常见的是药物治疗,还有心理治疗,还有一些物理疗法。我们比较主张症状轻微的开始是行为心理干预,如果比较严重的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些治疗是综合的、长期的治疗过程,这一点大家要有真正的正确认识。所以医疗机构、学校、家庭、社区都要积极地配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促进其恢复和维持良好的社交和环境,来帮助他们彻底恢复,这才是比较好的治疗模式。


06中新社记者:在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刘培俊介绍,家校协同是各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成功办法,所以家长、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份任务和职责。


● 学校用心关心关爱学生,让学生“在校如在家”。学校树牢“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身心健康作为考核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要呵护学生身心健康,在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各项改革和各项教学活动。


● 家庭善于教育子女,让孩子“在家如在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所特殊的校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对一的得力的老师。现在家长做了大量工作,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树立正确的家教观、育儿观和成才观,掌握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能,经常主动关心子女的心理状况、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平等地对话沟通,做好心理教育,寻求咨询服务和必要的干预,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同时,家长要做到以身示范,带领孩子快乐成长。


● 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让健康“在我如在他”。学生不仅要接受家庭、学校、他人关心,也要当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自觉学习心理健康的观念意识、知识和技能、方式方法,具备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当自己心理困惑、情绪不好或者是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静下心来想办法,正面评价自己,同时鼓起勇气去求别人,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人、朋友的帮助,能够很快地走出困境,恢复到正常的心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本场发布会实录


来源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央视新闻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